東北地理所在中國濱海養殖池排蓄水動態對近海水質的影響方面取得進展
濱海養殖池是海岸帶生態系統和全球糧食生產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保障全球糧食安全及沿海地區社會經濟發展至關重要。然而,濱海養殖池的快速擴張及其季節性排水引發了近海海域水質嚴重惡化,對海岸帶可持續發展構成嚴重威脅。已有研究缺乏對中國國家尺度濱海養殖池排蓄水周期的動態監測及其對近海水質影響的系統性解析,限制了我國海岸帶生態保育與區域可持續發展。
面向以上科學問題,東北地理所濕地遙感研究團隊集成應用時序HLS影像和Sentinel-1 SAR 數據,對 2017–2022 年中國濱海養殖池的排蓄水動態進行了全國尺度的精準監測,并進一步定量分析了養殖池分布與排蓄水周期對近海6個水質參數的影響。研究結果表明,中國濱海養殖池排蓄水時段存在顯著時空分異特征,2017–2022 年間的年際分析顯示排水模式出現顯著延遲。濱海養殖池面積與葉綠素a濃度呈顯著正相關,且相關性隨離岸距離減小而逐漸增強。排水期間近海水質參數呈現明顯峰值,其峰值出現時間與年際排水動態具有一致性。
圖1. 中國濱海養殖池排水期的空間變化
圖2. 中國濱海養殖池面積與水質之間的空間相關性
該研究從國家尺度揭示了中國濱海養殖池排蓄水的時空動態變化,并從濱海養殖池空間分布和排水動態兩個角度,定量解析了濱海養殖池對近海水質參數的影響。研究結果可不僅可服務于海岸帶漁業可持續發展,還可為保障海洋生態安全提供科學支撐。
研究成果近期在線發表于遙感領域國際重要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pplied Earth Observation and Geoinformation(一區top,IF = 8.6)。研究由王穎聰博士生(第一作者)、毛德華研究員(通訊作者)、王宗明研究員等共同完成。研究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秀青年基金和區域聯合基金(42222103,U23A2008,42401458)、中國科學院青年創新促進會優秀會員項目(2017277)和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青年科學家小組項目(2022QNXZ03)的共同資助。
論文信息:Wang,Y.,Wang,D.,Shi,X.,Wang,Z.,Song,K.,Mao,D.*,2025. Impacts of coastal aquaculture pond distribution and drainage variations on offshore water quality in Chin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pplied Earth Observation and Geoinformation,143,104858.
論文鏈接:https://doi.org/10.1016/j.jag.2025.104858
附件下載: